2024年3月21日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417教室内,八年级语文教师李伟带着八(3)班学生走进了吴伯箫的《灯笼》,沉浸在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构成的世界。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及其他学科部分教师聆听了教学过程,并在课后进行了简要评课。
吴伯箫的《灯笼》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文章内容涵盖对亲情、乡情的眷恋、对家族兴衰历史变迁的慨叹及面对时代烽火的家国情怀。这众多情感全是借一个个灯笼承载:纱灯、红灯、龙灯、跑马灯、官衔灯以及饰有翠羽流苏的宫灯……令人眼花缭乱。文章篇幅不太长,但文中大量的引经据典,还有有不少化用的古诗文及方言、短句夹杂其中,八年级学生真正进入文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文本,课前,李老师采用预习单、小闯关、接力读等多样的学习活动进行热身。李老师以王愿坚的《灯光》引入,让同学一下子就领悟了到以某物为线索组织材料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注释、阅读提示整合信息,得出结论——吴伯箫近而立之年写作了本文,而晚上接祖父的往事应该距写作有20多年。类似的分析课堂上时时出现,彰显了学生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李老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中来回穿梭,探文字奥秘、赏文章精巧、品文学匠心、悟文化生生不息。但课堂又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补充文中涉及的大量历史故事、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种跨学科背景下设计的多项学习活动,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人说语文学习是场修行,那么语文教学就是场修炼。对李老师来说,这次公开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一种尝试,是在团队、同伴、学生相伴中携手完成的,为组内老师带来了很多启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用心尽心,即使是一花一草都能变成教学的助力,都可以在教改浪潮中一展身手,自信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