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级课题成果交流推广会
2011年12月1日下午,我校骨干沙龙迎来了第九次活动,活动的内容是2011年校级课题成果交流推广,参加活动的人员有校级领导、优秀校级课题发言代表、以及全体骨干教师。
活动由科研室主任速婉莹老师主持。速老师简短的回顾了刚刚结题的课题研究情况,在全校30多个课题中精心选择了4个课题在骨干沙龙上作交流,其中两个课题是关于德育的,两个是关于教学的;2个是初中的,2个是小学的;研究者的教学背景中2个是理科的,2个是文科的;研究者的年龄有刚刚进入教学不到5年的年轻教师,也有工作几十年的高级教师。因此,这次交流给大家很多启示。
作为年轻教师的代表郑富老师的课题是《基于实践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虽然郑老师执教时间不长,却善于观察,勤于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地将理论的学习与开展学生工作联系起来。观察到学生的恶作剧、学习的怠惰等现象,他借助沈霞萍工作室学习理论、瑞金医院金武官的报告以及知名大学教授的理论,反复思考,与同伴精心设计了一次又一次的主题班会、黑板报,将课题的研究时时与德育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促使班集体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使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数学组教研组长赵丽婷老师的课题是《以三化为抓手、增强基础型课、实施有效性的行动研究之训练系统》。作为一所普通中学,我校的数学成绩在近几年的历次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今年初三的期中考试,数学取得全区公办第一的成绩,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这样的成功,赵老师和她的团队功不可没,而她们的成功则是源于团队合作的精神,细化了教学目标,编制了适应本校学生的训练手册。而这些进步是数学组在重点学科的建设中,一节节公开课的打磨、一次次头脑风暴的冲击铸就的。
初中组的老师关注学生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小学组的教师则更多考虑学生当下的学习感受。
张武萍老师与同伴一起开展了课题是《优化班级文化、营造温馨集体的实践研究》,她们希望通过对温馨教室的建设让年幼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这样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尽快适应幼小的过渡,而高年级孩子也可以在校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为此,张老师和她的伙伴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中队、小队主题活动,并将活动以照片或视频的方式予以记录,将照片张贴于教室墙壁,视频刻成光盘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班级产生类似家的依恋。学生亲其师,自然信其言。
孙溯平老师与伙伴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困难展开了《开辟有效识字绿色通道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汉字因有大量的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而难以为初学者掌握,而识字教学关系到孩子语文学习的最基本能力,二期课改的教材又要求学生必须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掌握400多字。很多时候,孩子学得快,遗忘也快。为使刚刚进入小学的同学不输在起跑线上,孙老师和她的伙伴们想方设法,她们在教室内外张贴课文中重要的词语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用猜字谜、编儿歌等办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她们的努力下,学生识字的困难大大降低了。
在四位教师的课题成果交流之后,校党支部书记赵士家老师为大家做了总结。他语重心长地说: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校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科研有助于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我们的素养。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在课题研究中起到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教师的共同进步。
时值初冬,申城的气温大幅下降,课题交流结束时,天色已暗,但四个课题组教师的实干、勤勉、智慧却深深地留在与会教师的心中,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