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位于黄浦区西南端,与卢浦大桥和2010年世博会会址毗邻。学校占地面积 1566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470平方米。除44个普通教室外,还配备了创新实验室、物理创智园、自然创智园、童画视界等28个专用教室,一个实现云平台管理图书馆——“中书阁”和一个可容纳400余人的阶梯教室。目前,学校一至九年级共有44个班级,学生1500余名,是黄浦区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以“自主实践 和谐发展”作为办学理念,将实践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追求,围绕实践教育主课题,在学校管理、学生育德、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目前已多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学校,并被评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和上海市华文教育基地。
目前,黄浦区教育学院与附校已完成了地理意义上的对接,初步形成一体化教育小区。未来,院校双方将共同打造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使附校真正成为综合改革实验基地、教研员的实训基地、全区教师的培训基地。
二、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在近年的发展中,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明确贯彻与素质教育基本思想相一致的“自主实践,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坚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整体素质,形成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努力构建以实践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高品位的上海市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经验与优势
1、以《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为依据,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课程计划。
2、学校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贯彻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充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活时间,培养学生各方面兴趣,始终坚持素质教育。
3、我校参加了上海市第一、二轮课程领导力课题研究项目,根据学校多年来课程改革经历与课程实施现状,我校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特色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开发学生潜能,推动学生创新。
4、学校教师队伍成熟稳定,普遍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中高级教师比例较高,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多位教师参加区名师工作室培训,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骨干教师7人。
(二)、困惑与希望
1、在三类课程中,我校已经陆续开展了近80门拓展探究型、探究型课程,并且建立了基于“学生学习”的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组织管理的机制,在课程的开设、学生选课、课程评价方面收获了许多经验。在基础型课程方面我校参加了上海市第二轮课程领导力课题研究项目,将《九年一贯制学校指向科学素养的科学类课程群统整的行动研究》定为学校的自选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梳理学校课程整体构建使之更加贴合“自主实践,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更加深入的研究切实提升学校课程的有效性,使得我校的课程适应学生发展各方面的需求。
2、进一步探索“九年一贯制”学制特点的教育内容、教育实验、教育活动等在不同学段进行衔接、贯通、深化、递进,使学生在各方面深深打上具有学校文化的烙印成为可能。中学部与小学部各项研究实践的同步推进,思考探索九年一贯现代学校的成型之路。
3、教师队伍成熟稳定,但局部有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学校通过开展“骨干教师沙龙”、“青年理科教师工作室”、重点学科建设等活动,由专家引领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凸显出的问题是如何促使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的精准性。
三、学校课程架构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目标:通过实践性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实施,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从个性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凸显课程体系的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学生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个性健全发展、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的优秀的毕业生。具体而言,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的学生应该是:
1、热爱生活,有理想,有道德,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和学习技能,乐于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具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和基本的体育与自我保健的技能,身心健康,个性鲜明
4、热爱劳动,勤于实践,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框架
我校学生实践性课程以课改所确定的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大功能性课程为基础,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强调对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选择性、拓展性和开放性的加强,使其成为“自主实践、和谐发展”实践教育的有效载体:
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突出实践教育对学科的渗透,深入挖掘基础型课程中所蕴涵的自主实践资源,努力使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系,提供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而且促进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有校本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共性要求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而分领域设置的一类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是对基础型课程必要的拓展和提高。拓展型课程分“学科知识”和“综合实践”两个领域。学科知识领域以分科、跨科或综合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科目;综合实践领域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类不同项目。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题、专题或项目,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课程,不仅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充分体现学校“实践教育”办学理念。探究主题的选择范围要向学生整体的生活世界开放,挖掘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蕴涵的探究主题。
课程结构
实践性拓展型课程
学段 |
年级 |
领域 |
课程名称 |
中学 |
七年级 |
艺术 |
画青花 |
中学 |
七年级 |
艺术 |
校园美化师 |
中学 |
六、七年级 |
艺术 |
舞蹈天地 |
中学 |
六、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无人机飞行与编程 |
中学 |
六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数学俱乐部 |
中学 |
六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数学魔方 |
中学 |
六、七年级 |
生活技能 |
基础日语 |
中学 |
六年级 |
活动类 |
中山有线 |
中学 |
六年级 |
活动类 |
小记者 |
中学 |
六年级 |
艺术 |
黏土造型秀 |
中学 |
六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中书阁阅读社团 |
中学 |
六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礼仪与修养 |
中学 |
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闲“画”物理学 |
中学 |
七年级 |
艺术 |
动漫卡通 |
中学 |
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STEM探究学习 |
中学 |
六、七年级 |
艺术 |
英语戏剧社 |
中学 |
六年级 |
生活技能 |
香杏中医学堂 |
中学 |
六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慧编程入门 |
中学 |
六、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无人机航拍摄影与后期剪辑制作 |
中学 |
六、七年级 |
艺术 |
口琴乐坊 |
中学 |
六、七年级 |
活动类 |
快乐心视界 |
中学 |
六、七年级 |
艺术 |
国画(进阶) |
中学 |
六、七年级 |
体育技能 |
足球文化 |
中学 |
七年级 |
体育技能 |
花样跳绳 |
中学 |
七年级 |
体育技能 |
玩转篮球 |
中学 |
六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基于MIND+的人工智能体验 |
中学 |
六年级 |
艺术 |
未来美术馆 |
中学 |
六年级 |
艺术 |
擦笔年画 |
中学 |
六年级 |
艺术 |
课本剧 |
中学 |
六年级 |
艺术 |
灯彩 |
中学 |
六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科技制作 |
中学 |
六年级 |
艺术 |
剪纸 |
中学 |
六年级 |
体育技能 |
足球 |
中学 |
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机甲格斗与编程 |
中学 |
七年级 |
艺术 |
VR中国画 |
中学 |
七年级 |
艺术 |
智慧钢琴 |
中学 |
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信息学C++ |
中学 |
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机械科创 |
中学 |
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科学STEAM(一) |
中学 |
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科学STEAM(二) |
中学 |
七年级 |
艺术 |
青少年美劳 |
中学 |
六、七年级 |
艺术 |
管乐团 |
中学 |
六、七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电子制作 |
小学 |
一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趣味STEAM(一) |
小学 |
一年级 |
体育技能 |
围棋入门基础 |
小学 |
一、三年级 |
艺术 |
卡通美术 |
小学 |
一年级 |
艺术 |
书法 |
小学 |
一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弟子规 |
小学 |
二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趣味STEAM(二) |
小学 |
二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中华童铭 |
小学 |
三年级 |
艺术 |
创意手工立体画 |
小学 |
一、二年级 |
体育技能 |
五子棋入门 |
小学 |
二年级 |
体育技能 |
联盟桥牌 |
小学 |
三年级 |
艺术 |
创意粘土 |
小学 |
四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配音俱乐部 |
小学 |
三年级 |
艺术 |
课本剧 |
小学 |
三、五年级 |
艺术 |
创意彩铅画 |
小学 |
四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科技创意 |
小学 |
二年级 |
艺术 |
缤纷吸管画 |
小学 |
一、三年级 |
生活技能 |
娃娃农场 |
小学 |
五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主题阅读和书摘制作 |
小学 |
四年级 |
体育技能 |
小学体育趣味游戏 |
小学 |
二、三年级 |
艺术 |
笛乐之家 |
小学 |
四、五年级 |
活动类 |
小记者 |
小学 |
五年级 |
活动类 |
中山有线 |
小学 |
五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小小创客 |
小学 |
三、四、五年级 |
艺术 |
口琴乐坊 |
小学 |
二、三、四、五年级 |
艺术 |
雨精灵舞蹈社团 |
小学 |
三、四、五年级 |
艺术 |
非洲鼓 |
小学 |
五年级 |
艺术 |
国画(进阶) |
小学 |
四、五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电子百拼世界 |
小学 |
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射箭 |
小学 |
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趣味气排球 |
小学 |
三、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韵动足球 |
小学 |
二年级 |
体育技能 |
趣味体能 |
小学 |
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中华武术 |
小学 |
二、三、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动感啦啦操 |
小学 |
二、三年级 |
体育技能 |
宝贝篮球 |
小学 |
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保龄乐园 |
小学 |
四、五年级 |
艺术 |
合唱 |
小学 |
一、二、三、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足球 |
小学 |
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射箭 |
小学 |
三、四年级 |
艺术 |
国画(基础、进阶) |
小学 |
五年级 |
艺术 |
灯彩创意 |
小学 |
二、三年级 |
体育技能 |
桥牌 |
小学 |
三年级 |
体育技能 |
形体课 |
小学 |
三年级 |
体育技能 |
太极 |
小学 |
五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STEAM |
小学 |
二、三、四、五年级 |
体育技能 |
体育舞蹈 |
小学 |
二、三、四年级 |
体育技能 |
羽毛球 |
小学 |
三年级 |
艺术 |
少儿版画 |
小学 |
四年级 |
体育技能 |
五子棋 |
小学 |
三、四、五年级 |
艺术 |
管乐团 |
小学 |
五年级 |
科技探索类 |
电子制作 |
小学 |
二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国学启蒙 |
小学 |
二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美丽课文 |
小学 |
二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智力大冲浪 |
小学 |
二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欢乐小百灵 |
小学 |
三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书海拾贝 |
小学 |
三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我为歌狂 |
小学 |
三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梦想小画家 |
小学 |
四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国学经典 |
小学 |
四、五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小小外交官 |
小学 |
四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探秘56个民族 |
小学 |
四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曦林书苑 |
小学 |
四、五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求之行动 |
小学 |
四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趣味折纸 |
小学 |
五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红色观影 |
小学 |
五年级 |
学科学习拓展 |
棋乐无穷 |
实践性探究型课程
学段 |
年级 |
领域 |
模块(或单元)课程名称 |
小学 |
一、二、三、五年级 |
综合实践学习 |
探究学习包 |
中学 |
七年级 |
综合实践学习 |
STEM探究学习 |
中学 |
七年级 |
综合实践学习 |
机械科创 |
四、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突出实践教育对学科的渗透,深入挖掘基础型课程中所蕴涵的自主实践资源,努力使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系,提供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而且促进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具体策略是:以“三化”建设为载体,通过细化学科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训练体系,落实三维目标。
1、课程内容标准细化
细化课程标准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比教学内容:明确新课程教材做出了哪些修改,这样的修改的用意,并且在课例中注明。
②梳理整体逻辑:较以往的教学有何不同,在教学逻辑上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分析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与地位。
③解读课程标准:解读一期教材与二期教材的课程标准,并进行对比,分析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与学习潜力,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标准。
④整合教学目标:在明确了教材的安排和编写意图后,对每一年级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教学实际和课程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
2、课堂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的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
①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细化并构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第一步,要求全面、具体、适当、明确。
②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首先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抓住知识技能的训练点、智能的开发点,着力使学生形成多种能力;第三,要抓住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点,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③优化教学方法
只有科学地选择和组合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优化应体现与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学法的指导,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法的改变。
④优化教学手段(媒体)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粉笔、图画等)与现代化的媒体(如电视、录像机、计算机)的选择关键在于师生教与学活动的需要,其次,它的选用必须具备它的不可替代性,防止为使用而使用。
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为了完成一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排列”和“组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要不断优化导入、提问、讲授新知、讨论、巩固练习、总结等教学各个环节。
3、训练系统强化
编写训练体系的目的要着眼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科思想方法的优化、学科能力的提升。一句话,即要编写出服务学生、适合学生、引领学生发展的训练体系。我们编写的训练体系结合教师自身的丰富经验,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训练要求有一定的分层,有基础训练、提高训练,分层次设计,多层次提高。我们要求老师们首先要研究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找到知识疏漏,对症下药;其次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理解考试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我校首先在初三年级进行了试点,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建立起各学科的学生训练系统。训练系统要根据考纲的要求,把知识点分成不同掌握层次进行归纳,并设计相应的训练习题。既要体现出不同学科的特点,又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侧重。学校将训练系统纳入了学期教学考核的内容,并请专家进行审核评定。经过老师们的合作努力,我校基本初建了一套分章节、分内容、分不同难易程度、分不同学习层次的初三年级学生训练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对全面提高我校初三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实践性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根据我校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实状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学校 确定了“学科知识”和“综合实践”两大拓展领域,建设了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而选择的包括学科学习拓展类,科技发明探索类, 学习、生活技能类,体育技能类,报告、讲座类,艺术类,活动类等七大类型多种形式的“菜单课程”。除部分分科发展的拓展课程为限定选修外,其它主要为自主选修。简单的说就是从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多交叉的广度与深度,以限定选修或自主选修的实施形态来拓展基础、发展才能。
课程原则
1、 基础性原则: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和能力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2、 多样性原则: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3、 开放性原则: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内容的开放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的获取来源的开放性。
4、 时代性原则: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课改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 综合性原则: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既注重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三)实践性探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内容
创新实验室、物理创智园、自然创智园是我校为主动策应新课程改革而建立的特色实验环境,为学校课程的建设尤其是探究型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在这些实验室中进行的各项课题或专题(项目),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倡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和今后的发展目标,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报名参加,经指导老师选拔确定成员名单。
自选探究型课程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探究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指导教师的选定、探究主题的确立均由学生和教师经双向选择加以确定。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性质,还配备图书馆、电脑房等专用教室,保障学生实验、查询资料、制作课件的需要。
分阶段具体内容
1、 小学部主要借助“探究学习包”开展探究学习,各年级每周一课时。根据课程实施具体情况,探究活动的开展可结合或延伸至拓展课程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不同年段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寻找问题,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中学低年级的课程内容是“探究方法的实践学习”。要求每个活动小组围绕一个课题,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分别尝试运用文献资料检索法、网络搜索、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探究方法。完成一份文献资料汇总、一次问卷调查、与教师或家长的一次访谈,通过对以上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分析,汇总后完成课题的探究。
3、 中学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课题探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并民主推举组长,进行分工;作好前期资料的收集,论证课题的现实意义;将课题分为2~3个子课题,制定探究计划,进行开题报告;依据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修改探究方案。
4、 对于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定期听取学生的活动汇报,定期开展探究进展交流。选择较有深度、内涵的课题加以探究,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撰写探究报告,上交各类资料、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召开成果汇报会进行交流展示。
五、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在基础型课程的学生评价中,改变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使学生评价与新课程的实施、实践教育的推行以及考试改革的方向相对接,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推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具体操作是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网络化评价体系的应用,建设学生的电子档案,每位学生的档案能够完整、详细地记载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参与实践的状况。通过对学生某一阶段前后档案信息的比较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教师调整指导策略。
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允许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但每人必须选择一至二门课。 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具体考核指标是以教师上课考勤和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为主(如:小论文、小总结、调查报告、小制作、小型表演等等),拓展课结束后,教师将学生上课的考勤原始记录和学生展现学习的成果上缴教导处审核。
2、对教师的评价
“一专多能”是现代教育对现代教师的要求,承担1门基础课、开设1--2门拓展课、指导探究活动是我校全体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能力。教师授课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状况和学习过程指导状况为依据。教导处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案,考勤;学生关于教师授课情况网络反馈数据进行全面评价;对于学生评价低的、教学方案设计有明显缺陷的课程,认定其为不合格,上报学校,留用观察并限时整改,如到期仍无明显改观者,取消其课程开设的资格。
教导处与教研组共同进行相关课程教师的考核,从教育观念、教学态度、课程研究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业务考评。
3、学校建立课程评审小组,由教导处牵头负责,每学年要对课程进行全面评价,从课程研究成果,课程实施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成果等若干方面进行认真评价;教导处负责进行学校课程的定期调研,每学年度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各类课程实施情况,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下学年度课程的调整方案。
六、课程保障
(一)细化学校教学过程管理
1、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指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和特色学科主题活动,具体详实、切实可行。
2、定期召开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会议,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课程实施的完善。
3、通过学校网络培训平台、骨干教师沙龙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二)基于“学生学习”的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管理
基于“学生学习”的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组织管理的机制
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终身发展。因此,我们觉得基于“学生学习”是二类课程管理的核心和出发点。基于“学生学习”的二类课程管理,主要由核心机制与保障机制构成。核心机制主要有三个组成要件:“学生需求评估机制”、“学生选择机制”、“学生参与机制”。
1、核心机制
A、学生需求评估机制
基于“学生学习”首先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是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建设的“科学依据”。“学生需求”包括:学校育人目标体现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终身发展的课程需求;家长对学生个性成长期望所反映出的课程需求;学生自身成长愿景所体现的课程需求。在进行需求评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局部分析,即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定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进行全面分析,即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获得的不同课程体验,以此获得全面发展。
B、学生选择机制
基于“学生学习”就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课程自主选择权。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情况;其次,要提供课程选择指导,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课程。我们形成了基于“学生学习”的学生选课机制,主要包括课程宣传机制、教师及家长指导机制。
C、学生参与机制
我们形成了学生民主参与二类课程的评价、筛选、纲要制定的机制,以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意愿,满足学生需求。
2、保障机制
A、二类课程资源多元开发机制
二类课程资源的多元开发,就是要充分挖掘教师、家长、社会资源。为此我校建立了依托学校理事会的课程资源多元开发机制学校理事会成员在学校课程框架下,为学校提供适切课程资源,以拓展学校课程领域,丰富学校课程量。
B、二类课程的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完善了二类课程的教师激励机制,以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和价值认同感,促进教师改进课程质量,积极投身于二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中。
机制的运行:
①二类课程实施后评价绩效奖励:除给予二类课程相应的课时费以外,通过组织二类课程的实施情况绩效评价来实现质量管理和价值认同。根据评价得出的不同等级,学校给予一次性绩效奖励,奖励分“良好”与“合格”两档,以肯定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成绩,不合格的课程无绩效奖励。
②优质二类课程评选奖励:学校定期举办优质二类课程的评选活动,以发掘学校优质二类课程,提升学校二类课程质量,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激发教师课程开发热情,共享课程建设经验。评选活动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评审。学校向获奖课程设计者发放奖金,同时学校将为获奖课程组织推广活动,或邀请课程设计者在学校二类课程培训中开设讲座等。
C、以教师自培为主的二类课程教师培训机制
建立了定期的二类课程研讨会制度,以学校优秀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任课教师经验介绍和共同研讨为形式,通过经验分享、互助解惑,进行教师自培,达到互助共进的培训效果。同时,以专家辅导为辅助,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
师资培训方法以案例研究、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反思为主要方式。关注教师的行动研究,通过行动研究促使教师尽快成为二类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引领他们不断成长,帮助他们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