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规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丰富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课程计划,我校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同时为了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授课安排,由思政教师主讲,利用道法课、班会课等统筹安排相应课时。
在综合改革新背景下,鼓励老师开设有创新、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继续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职业体验类、社会实践探索类等探究课,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志趣聚焦与创新素养的提升。
2、深入研究教学五环节,促进质量提升
努力增强“教学五环节”的有效性。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活动。将继续组织行政随堂听课等形式来关注每位教师常态课的质量情况。其次,将开展各类研讨课,搭建教学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本学期,继续开展学科主题活动,挖掘资优生的潜力,为他们创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同时,也要关注学困生,特别是随班就读学生,关心、关爱他们,积极开展个别化教育辅导,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地成长。
3、 积极提升教学环境,助力教学品质
本学期将升级学校大数据平台,优化重构备课、作业等应用模式,帮助教师建立专题学习课程,便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其次,引进Class in软件平台,开展培训,为教师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服务。
(二) 重点工作
1、基于项目化学习,改革教学行为
在继续深化数学、化学、道法学科项目化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语文、物理等学科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入手,开展微项目的教学实践研究,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实现有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推动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和探索。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评价,尝试探索各学科的“学能评价”,开展客观、动态的课堂观察与教学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更开放、更个性、更高效的学习氛围中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2、基于新课程方案,研究学科融合
今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首次要求各个学科开展不低于10%课时的跨学科学习。本学期,将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大组学习、小组研讨、个体学习与实践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师在学科教育理念上的变化、在教学行为上的尝试,从而丰富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以及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课程核心素养,优化作业设计
本学期,以落实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尝试设计以探究性与巩固性并重的新型校本作业,逐渐摒弃作业分层就是学生简单地选择做或不做的错误观点,突出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提升作业的效能。
以教学工作会议为契机,拟开展我校“第二届作业、试题案例设计评选活动”,努力实现从布置作业到设计作业、从一般作业到精细作业、从书面作业到综合实践作业的转变,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让作业更显学科实践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三) 特色工作
1、精准中小衔接,凸显“一贯制”
本续期,将做好三个衔接:(1)教研衔接,建立四、五、六年级的备课组活动机制。(2)教法衔接,开展合作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3)学法衔接,在小学高年段和初中起始年级,尝试“接受引导”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2、丰富主题式综合活动,打造特色课程
以主题式综合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为切入点,在小学部探索主题式综合活动特色课程。根据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小学生为目标,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本学期,将结合区级重点课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初衔接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团队力量,以“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文化自信,争做阅读小达人”为主题,在各年级中开展跟着课本去读书,跟着哥哥姐姐去读书,跟着老师去读书等一系列活动,争取打造主题式综合活动品牌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