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综合理科教研组在三年级、四年级开展了一项有趣的自然学科主题活动——“蚕的一生”。
你可别以为养蚕很容易,这次同学们可是要从蚕卵开始,一直把蚕宝宝养到变成蛾子。刚拿到手上的不是一条条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二十一颗颗颜色有点发黑的蚕卵。同学们拿到手时,好多人都在感叹:“好小啊!”
将蚕卵放置于常温的环境中,接下去就是耐心等待它们的孵化。这个过程会受到天气温度的影响,短则几天,长则一周多。不过要记得,千万不能把蚕卵拿去晒太阳,那样会把卵晒死的。等卵的颜色开始有点发白,那就是它们快出来了。
蚕宝宝刚钻出卵壳的时候是黑乎乎、毛茸茸的蚁蚕,“颜值”上和我们熟悉的蚕宝宝没法比啊!!!许多同学都有过样蚕的经历,但真正见过蚁蚕的,可没几个。不少同学发出疑问,这真的是我们熟知的蚕宝宝吗?会不会弄错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同学们的精心照顾夏,蚕宝宝一点点开始发生了变化。绒毛不见了,颜色变白了,也变胖了,可以说几乎几天就变个样。这时候,也是蚕宝宝最可爱、最有趣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蚕宝宝就要蜕皮一次。每次蜕皮前,它们就变得不吃不动,直到蜕皮完成。这样的蜕皮,在它们的一生中要经历4次。对同学们来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不过相比之下,同学们更喜欢观察蚕宝宝吃东西的样子。它们摇摆着脑袋“咔嚓咔嚓”地啃桑叶,是大家每天最爱的观察内容。这些大胃王,桑叶只要放进去一会,就被它们咬得满是窟窿。也许时太有趣了,甚至有的爸爸妈妈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进来。
当蚕宝宝变得有些半透明的样子,它们吐丝结茧的时候来了。有的同学想方设法为蚕宝宝的吐丝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它们的“住房环境”。有的一时疏忽,蚕宝宝就把茧结到盖子上去了。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有蚕宝宝没结茧就变成了蛹的状态,同学们一阵惊奇。经过大家讨论和分析,估计它多次结茧不成功,最终丝吐完了茧还没结成,只能直接变成蛹的状态。
当蚕宝宝都变成了一个个白色的蚕茧,大家用保鲜膜将盒子封上,等待观察蚕宝宝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到那时,它们已经都变成了一只只飞蛾了。
活动中,同学们用照片和视频进行了许多记录,并把这些照片视频发在自然交流群中,和所有人一起分享。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将自己在饲养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汇总起来,制作了一份富有趣味的小报或自然笔记,从那一份份充满创意的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得是多么认真、记录得是多么的用心、收获的是多么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