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十四五”期间上海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德〔2022〕16号)精神,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获评“‘十四五’期间上海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
学校以“自主实践,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把学生培养成:德行修养笃实,知识技能扎实,身心发展健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毕业生”为育人目标,努力建成办学内涵丰富,办学特色凸显,办学模式开放,令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现代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再次获评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学校始终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尤其是在这5年的创建阶段,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夯实行为规范教育保障
学校成立了行为规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家-校-社”联席会议机制、“校-年级-班级”家委会运作机制、学校行政会议机制、“校-年级-班级”德育管理机制的有效运作,推进行为规范教育的分层落实。
学校修订完善学校行为规范教育静态制度,着力建立了学生行为规范评价反馈体系、班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等动态机制,以反馈、评价、督促的整体化设计和联动,保障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落实。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行规工作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把建设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当作落实育人目标、贯彻办学理念、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序列
学校在“自主实践 和谐发展”办学思想指引下,以“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在实践历练中成长”为工作路径,确立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总目标:夯实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向上、热爱劳动、健康自律、诚信守诺、尊敬师长、遵守规范的爱国小公民。
在此基础上,聚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立安全技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公共规范五个维度,对学生行规养成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将其贯穿在整个九年的学习中,确保各板块的内容在每个学段合理分布,突出各阶段行为规范教育的侧重点与衔接性,持续推进,凸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优势。
三 、推进行为规范教育实施
第一,建立“实务型班主任”成长平台。对全体班主任教师,进行“育德实务能力”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加快班主任育德能力的培养。第二,助力张武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对优秀青年班主任,吸纳为上海市优秀班主任、黄浦区十佳班主任张武萍领衔的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帮助解决青年班主任带班中的首要难题,完善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传、帮、带机制。第三,建立“实务型导师”指导平台。进行导师实务工作培训,强调导师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强化导师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指导能力。
深入开展特色鲜明的实景式德育课程群建设,不断丰富安全教育课程、红色探究感悟课程、“世博滨江”思政研学课程的内涵。重点打造实景式行为规范养成体验课程,编撰《文明礼仪 伴我成长》作为学生行规教育读本,并作为区级德育共享课程向外示范辐射。编写《中中山山学规范》——行规教育序列微班会教师指导手册和学生活动手册,指导班主任和导师开设微班会,对行规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一体化设计。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落实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行规养成。在学科教学中,结合“五项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落实行为规范教育的结合点,形成学科落实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要求。
强化 “自主”和“实践”在行为规范教育中的导向,发挥团委和少工委的作用,组建了三个与学生行规教育相关的自主实践社团:“中山自主侠”社团、“中山绿聚人”社团和“中山融媒体”社团,给予学生在行为规范中自发行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机会和空间。
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发挥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的学校主导作用,坚持协同配合,引导家庭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行规养成、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优化行为规范教育品牌:《实景式行规养成体验课程》,重点进行“序列微班会”课程实施方式的探索,使学生在实景中观察、交流、体验、实践、感悟;学习行为规范、具备观念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内化知识、培育素养、规范行为。
四、思考:拓宽实景实践行为规范教育路径
行规教育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真实的学习、生活场景中。今后,学校将在以实景式行规养成体验课程框架下,进一步研究实施行规教育的有效方法,开拓“训练营”系列项目载体,如:入学行规体验营、学科学习习惯训练营、家庭实景生活成长营等,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多角度、序列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指导,使学生在实景中观察、体验与学习,内化知识、培育素养、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