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风采

2019.让我们为祖国点赞——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参加世博学区徽州红色文化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2019-07-18   来源:朱洁   

2019,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6名团队员在1位党员教师的带领下,继上一批去北京研学的队伍后,跟着世博园区大部队来到徽州黄山继续开展主题“2019,让我们为祖国点赞”的研学活动。

刚一下火车,团队员们便来到一家独特的餐厅,品尝徽州独有的美食—徽州八大碗。徽州的菜,重色,重味,一道道菜,色泽鲜丽,味道鲜美,就如同徽州人的生活一样—有色有味。鲜黄的鸡汤,配以肉质鲜美的土鸡,甜中带咸、松软不粘牙的糕点,虽然与上海菜的清淡有所区别,但队员们仍然吃得津津有味,体会到了徽州独树一帜的美食文化。

当天下午,研学队伍来到徽州照壁。这里的照壁历史悠久,十分宏伟,雕刻着当地有名的景点、人物等。而不论是景点还是人物,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让人感觉仿若走入了云雾中的仙境,饱览繁华富庶的小镇,与精明的徽商、气质出众的文人、英勇无畏的开国功臣一一会面。徽州不愧是文化之州,团队员们听着导游对照壁的讲解,对人物事迹和景点风光,感悟颇多。

尝过了美食,体验过了人文,接下来就是挑战自己的极限——攀爬黄山。

712日上午,研学队伍早早地来到黄山,乘坐缆车上去一段路程后便开始了对山顶的进发。这一天下了大雨,因此给漫长的行程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再加上十一公里的山路,其中包括陡峭的山坡和阶梯,攀爬黄山,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和决心的考验。

在瓢泼大雨中,团队员们坚定地出发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即使每个人都穿好了雨衣,大雨仍然将队员们淋了个透。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轻言放弃。因为队员们的心里明白:坚持就是胜利!山路崎岖,最窄的地方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前行十分艰难,甚至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空掉下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队员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满满的斗志以及不服输的精神,跋涉了近四五个小时,终于登上了黄山最高的山峰——莲花峰!此时还在下着雨,每个队员的鞋子都淋透了,腿也软了,但每个人都很开心,很骄傲。一千八百六十米的莲花峰,我们征服了!团队员们终于体会到了那种不服输、不放弃的“黄山松精神”,磨炼了意志力,也激发了队员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自豪。

黄山之美,之险,无不让人惊叹感慨。古人云“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其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黄山不仅外观大气,更浸透着顽强坚韧的生命力,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无不为之所感染、动容。在祖国无数河山中,唯有黄山,集外在内在于一身。“黄山松精神”便是黄山的灵魂,祖国的灵魂。祖国的繁荣昌盛,值得我们去铭记、去发扬、去为之努力奋斗!

在晚餐后,我们学习包当地特色小吃一包袱饺,学唱黄梅戏《状元郎》,让我们了解徽州的美食和艺术文化。

713号早上,团队员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胡开文制墨厂,观看徽墨的制作过程,并亲自参与了最后一道工序——描金。用毛笔在砚台里蘸水,再沾点粉,随后在已经刻好的图案和字上描绘,给墨块穿上华丽的外衣。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也需要仔细与耐心。经过一点点的描绘,团队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完成了描金工序,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徽墨。“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这是徽墨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在充分了解徽墨文化后,我们前往徽州古城,探访歙县历史遗迹。我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依次走进徽州府衙,徽州古城墙,徽园,许国牌坊,陶行知纪念馆等地深度体验了解徽州文化内涵,感受了徽州文化精神。

翌日,研学队伍来到了本次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站——新四军旧址。新四军军中出过不少名人,如叶挺、刘少奇、陈毅等。在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曾经在新四军中参与抗战的战士名字;皖南事变也曾发生在这里。历史的车轮碾过,留下的一道道痕迹,时过境迁,仍是那么清晰,那么醒目。它仿佛在告诫着来到这里的后人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不能退缩,不能让步,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才能在持久的对抗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从博物馆出来后,导游给我们放了新四军军歌。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传到每个人的耳中,唱进每个人的心里。团队员们被深深地触动,对国家也多了一份敬意。

不论是徽州的美食,还是宏伟的照壁,惊险的黄山,古朴的研墨,静默的新四军旧址,无不让我们为之感慨思索。集美食、文化、历史于一身的徽州黄山,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美好回忆。2019,让我们为黄山骄傲,为祖国自豪!

 

 

世博学区黄山研学感悟

 

来到黄山确实是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惊叹于黄山之美,之惊险,之壮观。登顶莲花峰更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我们会把“黄山松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这种精神不仅融入自我,更报之于国家!

            ——八(4)班韩瑾兴

 

手指一弹的时间,研学已经结束了。这次的研学,所学到的,不仅仅是徽州的历史文化,更多的是心灵的升华。

在状元博物馆,心头也涌起当状元的念头。

去登黄山,下了大雨,冒着雨,打着伞,走了11公里的路程。我们互相扶持着,为彼此打伞,为彼此捂手。晚上,我们为李子萌过生日。

在新四军的军部,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红色英雄,是如何保家卫国,不惜生命。

这是平时在课上所学不到的。

还记得,在徽墨制作时讲解员说:“徽墨为了要把胶和烟油融合在一起,要经过千锤百炼。”我们正是那被敲打的墨。研学让这块墨更美也更有价值。

                 ———七(一)杨梓暄

 

一眨眼,充实而美好的研学游结束了,可徽州的一草一木都好像近在眼前。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胡开文制墨厂的讲解员老师说的:“为了墨和油能充分的融合,工人需要千锤百炼。”是啊!我们人也是一样,只有经历过一次次的挑战和努力才能蜕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次研学中攀爬黄山更让我感受到这句话的真谛,我们冒着瓢沷大雨,踏着陡峭险峻的山路,行走了十一公里,爬上了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黄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和精神上的煅炼呢?

                  ———七(一)夏敏茜

 

研学虽然只有短短四天,但我却从中获得了很多。我们在雨中攀登黄山,脚酸,全身湿透,发冷。但这些都没有打倒我们。我们一次次地鼓励自己,直到最后登顶黄山。雨下得很大,我们已经看不清山顶的景色。但我们心中有景,那是属于胜利者的带着成就感的景。来到徽墨车间,第一次闻到墨香时,真的有点受不了。做徽墨的师傅们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着,不断敲打着墨块。师傅教我们给墨块描金,我看着她娴熟的动作,跟着她做。眼睛盯着墨块,小心翼翼地描上去,我全神贯注于此,因此成品也是比较好看的。研学旅途中,我们看徽州风景,了解徽州人文历史风貌,小小的一座城市,历史却如此深厚,文化竟如此深远。我又想到,如果要是真正地了解一座城市,想必得花上许多功夫吧。这次研学,就像是一个引子,引导我们在研学之后,自发地去了解城市文化,中国文化。我想,只有先了解了自己的国家,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乃至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

———七(五)黄倩伶

 

转眼间,四天的徽州红色研学旅行已经结束,脑海中充满了研学时的记忆。

细数这些美好回忆,发现徽墨描金是我最喜爱的。

我们在制墨工厂亲自执笔给墨块描金。当笔尖与墨块相碰撞的一刹那,颜料随着水填满了徽墨中的凹槽,原本乌黑黯淡的墨块像被注入生命一般,熠熠生辉。

感谢这次的研学,让我了解了徽墨,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我们身为国家的栋梁,要好好地守护祖国的宝藏,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伟大!

                 ——七(五)李子萌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次我们就亲眼见证了黄山的一种美 。

    但是老天好像要给我们一个考验,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导游和老师们不知所措,当我被全身淋湿,万念俱灰之时。忽然毅力的声音告诉我:"坚持,不要放弃,马上就能登上光明顶!"于是我登上了险峻的好汉坡;爬上了陡峭的一线天;攀上了寒泠的海心亭。终于,光明顶1860的字体映入眼帘。

这次爬黄山,我最大的收获不是云海的朦眬梦幻;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爬山那坚韧不拨、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将会伴我一生,永不磨灭。

                         ——王彭楚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课本,还有远方的文化,四天的寓教于乐、同甘共苦、相互鼓励、同学情意必将沉淀在六个孩子们的心底,融入他们的记忆与灵魂中,我想,这就是研学所能带来的神奇魔力吧。                     

  ——陆老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