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学生是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都弱于平常的学生,每一位学生也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我们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对随班学生的教育也不同于普通班级学生。如何让随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促使其自身有一定的成长与发展,是我们正在不断钻研的课题。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感到,随班就读不仅是个
为随班就读学生构建的合作教学平台不仅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合作教学,同时还扩大了以往课堂合作教学的外延。它需要学校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筛选出适合其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内容,组织好相关的教育教学人员并准备好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为随班就读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等不同的方面搭设成长的空间支架;需要发动围绕在随班就读学生周围的人,包括同学、老师还有家长等,通过这些人的通力合作,逐步来培养随班就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现就以我校目前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来总结归纳一下我们是如何整合资源,搭设支架,构建多边合作教学平台的。
我校的随班就读学生小Q,女,目前就读于小学四年级,精神发育迟滞,轻度的智力障碍(智商测试值为65,属边缘状态)。手眼协调和模仿能力尚可,但对空间以及位置的认知度差,无法完整表达,只能说单词,面对他人的询问只能简单地回应“嗯、嗯”,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比较差,学科成绩方面严重落后于班级其他同学。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们主要采取了一种指向合作的,具有多样性层次化的教育方法。在具体随班就读教育工作中为其构建的多边合作教学平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生生合作 互助成长
1、创设全班动员接纳融合的氛围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同龄小伙伴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班就读增加了小Q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低年级阶段,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对促进其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她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好处。但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越拉大,内心也越敏感,小Q表现出越来越不敢与人说话、交流的情况。
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班会课开展同侪理解教育,加强普通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的了解、理解与沟通。让同学们认识到小Q也是班里的一分子,她也有不少优点,对于像小Q这样的弱势群体,她有困难应主动给予帮助,她有进步应为之高兴,要乐意与她交朋友。通过班主任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关爱她。每天早上进校时,班级同学看见她等在校门口,都会上去牵着她的手和她一起进教室。下课了,同学们会带着她一起上厕所,和她一起说话,教她不会的题目。中午,同学们会轮流帮助她把饭盒拿进教室。游戏活动时,她也和班级同学一起欢快玩耍。下楼了,腿脚不灵便的她,也有一名好朋友搀着她的手,安全地带她走楼梯。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小Q在课外和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有利于缓解她面对群体时的一些忧虑与恐惧。
2、设立特定同桌轮换帮扶的机制
此外,小Q每周座位不固定,每周她都会有一名新同桌,这名同学就是她的好帮手。班级有22名同学,她就有21个同桌,上课前带她一起去专用教室,上课时会和她一起读课文,一起讨论问题,下课会为她讲解题目、帮她抄记事本。无论她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同桌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小Q在小伙伴的帮助下逐渐学着如何进行自学、讨论、自查、订正、检测、互批、矫正等。就是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她逐渐又变得开朗、快乐起来!
3、注重小组合作成效共同成长获益
同伴与随班就读生的年龄相当,心理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比起教师、家长而言更容易相互沟通、相互接纳。在全班动员接纳融合的氛围中,在特定同桌轮换帮扶机制的支撑下,同学们与小Q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开展了各种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会首先向学生们讲清合作的意义和基本程序,根据小Q的实际情况给予她明确分工并教给她一些合作的技能, 让她在组内也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最后根据每次学生之间合作的成效,决定是否给予一些奖励, 这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协同。
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我们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和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方面有利于小Q消除孤独、感受友爱,学习知识,开发智能,另一方面,通过团结协作,建立起互相协作的伙伴关系,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于其他的同学来说理解接纳小Q,也有利于助人为乐品质的形成,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增长责任意识的好机会。
二、师生合作 分层递进
1、课上分层教学,随时关注
对于小Q,科
同时在教学中给予小Q充分参与的机会,如游戏参与、讨论参与、评价参与等。在课堂中,老师及时关注学生,提问时,将备课时设计好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别提问,以小Q回答提问优先为原则,如语文中读课文句子、讲解预习的生字、解释词语等;数学中计算、简单图形认知等;英语中单词拼读、读课文句子等一些她能够回答的问题,只要她举手就给她回答。回答正确,老师及时肯定表扬,使小Q在课堂教学中也能经常尝试成功的喜悦。碰到一些疑难问题,老师也会启发诱导她,将问题化难为易,肯定答对的部分,避免使她感到难堪。同时不仅仅通过提问进行课堂关注,我们还注意将小Q的位置一直安排在教师的视线有效控制范围内,从而通过视线交流、微笑、点头等方式让小Q时刻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注。
2、课后个别辅导,对症下药
随班就读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教师的指点、帮助。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制定了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辅导课程安排。每周,每位科
此外,我们的教师每天在课后还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她当天作业上的错误,给予讲解,及时纠正错误的知识点,防止她学习上的盲点越积越多,尽量做到每个环节中的每个要求都能基本达到。
3、课余注重激励,培养学伴
除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与小Q开展互动合作外,我校教师还注重在课余创设各种激励机制,抓住小Q每个可以鼓励肯定的地方,当众表扬,通过点头,微笑或说一句“真好”、“你真聪明”、“我真为你感到高兴”等,帮她树立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除了口头表扬,我们还适当给予了小Q一些荣誉奖励:如当值日班长,护旗手,评选她为“进步之星”、“行为规范示范员”等,甚至有的老师还会给予一些如小文具、小玩具之类的实物奖励给她。但这并不是说一味地给她戴高帽子,在班里小Q出现问题,我一方面会教育学生谅解她,宽容她,另一方面对她存在的问题还是要私下进行恰如其分的批评。同时还经常教育她:“要想同学爱你,你首先爱同学,爱集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理解她人的感受。”
小Q的成长离不开班级里互相协作的小伙伴们,这些助学伙伴是随班就读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能将师生的双边合作教学活动可以扩大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合作教学活动,这支力量的培养建立也倾注了我们教师的许多心血,同样也是师生合作的成果之一。在刚开始实施的阶段,我们的教师首先动员并挑选出品学兼优,有热情,有耐心的助学伙伴。然后亲自进行个别教学示范,循序渐进地培养助学伙伴的助学能力。在助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合理分组,比如,课堂四人小组实验,由小Q担任下手,针对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特点,安排同桌帮助她练习表达,帮助她说得有条理、更完整。此外,教师们还采取了一些助学激励手段,对助学伙伴的辅导成绩进行评价,根据助学伙伴的表现和辅导效果,进行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发他们的助学热情。
三、家校合作 巩固延伸
1、了解指导家长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随班就读工作更是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需要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开展交流,这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表现,有利于家校双方能及时发现教育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一开始我们就非常注意与小Q的家长密切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信任。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长一开始对学生的教育观存在着偏差,还是想把孩子当做一个正常的孩子,甚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作业的量和难度。认为学生的成绩是很重要的,只要一直不断练习,在学校之外的时间练习作业,成绩就可以提高,在家里的时候,也很少给她玩的时间,尽量能做作业就做作业,有时候在家作业做完了,还会额外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和练习去做。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挺高的,并没有因为孩子的特殊情况而有所调整。
我校校长在了解这样的情况之后,专门组织分管随班就读工作领导以及相关教师进行了一次会议,并邀请小Q妈妈到学校。通过面对面的诚恳交流,根据学生的情况,校长以及老师们引导家长正视自己的孩子,对其妈妈进行了教育理念上的纠正和指导。比如,设置的目标要符合孩子本身的情况,而不可拔苗助长,强行要求与其他孩子一样,每天的作业量要根据学校老师专门给她布置的情况来做,如果做完学校的再做课外的,对孩子来说压力会比较大,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同时提醒孩子的母亲,建议她可以从做家务等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来提高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
通过这种交流我们希望小Q妈妈慢慢明白尊重和承认孩子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是我们教师也是家长必须首先承认的客观规律,恰当的期望有助于形成信任。只有掌握了孩子的真实水平,针对孩子的发展需要施以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辅导
除了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