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14-01-10   来源:   

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学校教师的备课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管理目标,特制定学校集体备课管理指导意见,望各教研组、备课组认真贯彻执行。

一、     指导思想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基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优质资源和集体智慧共享的优势,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加强我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建设是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举措。

二、集体备课的目标定位

教研组、备课组是在学校校长室和教导处领导下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修的基本团队。学校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别为学校三类集体备课的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由学校人力资源部、学校教导处根据相关规定聘任;备课组长由教导处与教研组共同协商聘任(同年级学科任课教师2人以内者,一般不宜组成备课组,采取跨年级组成学校学科备课组的办法,集备活动以学科备课组形式展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聘任期均为一年,期满后重新聘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聘任期内享受一定的岗位津贴。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本目标是:

1、创导一种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浓郁、人际关系融洽、团队合作良好的备课组人文环境。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教义在内阻、备课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教学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创建一体化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研训、推优评优、结对帮扶、同伴互助工作机制,建立校本培训新模式。

4、形成一系列有较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共享教学研究成果。

三、集体备课活动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2.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

3.研讨性原则。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5.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6.长效性原则。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集体备课分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常规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一般每周不少于一 次)。二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专题研究课、校际公开课和专项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一般每月二次);三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跨学科、跨年级或跨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以区级以上公开课、优质课和校际联考、大型统考以及学校各学科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为主(一般每学期12次)。

四、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集体备课得主要工作是在务真求实的前题下,形式和内容应丰富多样,要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研课等活动;组织学习教学大纲、考纲(考试说明)、学科指导等意见;交流、研究教育及考试信息;开展以“有效教学”为重点的“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和反思。集体备课组成员应树立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认真研讨教材的知识体系,制定详细、具体、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认真分析各单元的重点、难点,提出破解方法。

2、集体备课要在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丰富和充实教案集。

3、集体备课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经精选精练后的一套较为成熟有效的教辅集。

4、对于特别关键的重要课时要有学案稿供学生使用。使学生能了解本学科的关键点、内在逻辑和建构知识体系等,达到“轻负优质”目标。

5、集体备课要把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实践课结合起来,认真研究教法,既要让开课者展示教学风采,更应注重对课堂的研与评,要以评为主,最终形成备课组共识的优秀教法供大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

6、集体备课应开展务实型小课题的教科研活动并力争取得成果,要有系统地组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善于学习运用先进教科研成果。

7、要经常开展组内技术比武,推优扶优,推新扶弱等活动,达到共同提高团体优胜的目标。

五、集体备课的工作规范

1、要建立集体备课活动的长效机制。教导处要加强对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的领导,教研组组长要加强对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的领导,教务主任、教研组组长等必须经常参加校内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动参与、关心、指导各组的工作;要根据各校薄弱学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校领导联系相关备课组制度,积极正视问题,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努力促进学科间的平衡;要建立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例会制度,交流、总结阶段性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要落实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责任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目标考核,加强各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监管,建立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长效机制。邀请教研员对教研组、备课组特别是薄弱教研组、备课组给予示范和指导。

2、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必须制定本学期集体备课活动方案并上交学校教导处。集体备课方案必须参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依据教学进度,订出集备的主题、时间、地点、主备人、主讲人,集体备课方案各备课组每人存留一份。

3、备课组的常规集备应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提前三天将备课资料发放到每位参与者,教研组和学校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应提前两周准备,提前一周将备课资料发放到每位参与者。

4、集体备课应针对本人本学科本班教学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要有主持人、主备人、主讲人,又要人人参与,个个发言;既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文本,更要研究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既要统一认识、互相借鉴,又要针对学情做到一人一策、一班一策。

5、要把握好备课的基本流程。各组要将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进行有效整合,确定备课的基本程序,重点把握好备课的基本流程,即:个人钻研——集体商讨——形成教案——反思创新。第一步,教师个人钻研: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第二步,由事先确定的主讲教师发言,然后进行集体探讨,要求备课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经过观点上相互激烈碰撞与争论,及时加以比较、切磋和完善,最后确定最佳方案,使教师带着自由、经验和问题而来,带着感悟和启发而归;第三步,形成教案: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编制教案第四步,反思创新: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并写出教后札记,提出同课异构等创新模式。

6、要落实集体备课活动的基本要求

⑴活动的务实性。反对形式主义,力戒贪大求全,务求从实从细,避免走过场。集体备课活动要做到“六定四备”,即:定人员、定主讲、定时间、定场地、定主题、定结论;备课标(大纲)、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要努力做到重要单元、关键课时的教材分析入木三分,期中和期末复习主题明确,并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六个环节:落实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析异点、激发疑点、体现特点。重点解决个人备课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⑵集体备课的有效性。集体备课重在实效,每个教师备课前必须做到四个熟悉。一是熟悉课标(大纲、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对课标和教材或有关参考书要充分钻研,掌握其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熟悉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心理活动等;三是熟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考虑教学方法,制定原则,灵活执行;四是熟悉教具。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电教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倡导自制教具和课件,倡导团结互助与合作研究。

⑶集体备课活动的纪律性。教师要按时出席、积极认真参与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记载要及时、详尽、真实。

六、建立集体备课建设的考核、评优与奖励

1、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应指定专人记录。记录使用学校统一发放 的专用记录本,记录内容必须详实。每次集体备课后,集备活动第一负责人必须在记录上签字,各教研组、备课组应注重对备课资料和集备成果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2、教研组应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常规管理,每月集中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统计造册报送教务处审核。

3、学校教务处要派专职或兼职教研员抽查各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集备计划执行情况。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集备专项检查,学校每学期将对全校集体备课工作进行总结评比。

4、教导处要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调研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指标,并按要求进行检查与考核。

5、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实行申报验收制,并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学校岗位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6、建立备课组奖励机制。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和优秀备课组长。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