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莎士比亚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以一出出精彩绝伦的戏剧充分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他笔下的人物与故事超越时空界限,历久弥新,成为经典。
首先,中文版《亨利五世》在语言表现上结合中国特色,使表演语言亲切而诙谐。在莎士比亚的原剧中,《亨利五世》有那么几场戏就是几个上尉分别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他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这次中国版的《亨利五世》中这些中国演员们分别使用了东北、河南、广东等地方方言,非常有趣,很合中国观众的胃口,又能很好地展现了底层将士的角色性格,也给紧张的战争带来了一些轻松和欢快,也舒缓了叙事节奏。导演Owen Horsley解释道:“考虑到《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亚剧作中唯一一部涉及双语的作品,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双语概念就成了该作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现在看来,效果很赞!
其次,舞台设计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亨利五世》展现的恢弘的历史战争,但由于场地的限制,舞台条件有限,所有如何在有限时空中完成宏大叙事,展现多重人物关系就成了此部话剧的一大挑战。莎士比亚本人也曾在剧本中向他的观众呼吁——“借你们的想象来弥补我们的贫乏吧——一个人,把它分身为一千人,组成了一支幻想的大军。我们提到马,就仿佛眼前当真有万马奔腾,卷起了半天尘土……”现代话剧在舞台功能、道具设置应该可以更先进更华丽,但该话剧并没有刻意追求宏大的布景、繁复的道具、绚丽的服装、铿锵有力的声效等,而是在舞台上通过巨大立方体的旋转实现“转场”,轻松地实现了场景的转换,这个巨大的魔方体划分成了里外两个世界——表现为上层宫廷和下层百姓的市井生活,或英法两个对垒的国家,演员的服装也是现代装,以红蓝两种主色象征两个国家,其巧妙构思,真是充满新意。
另外,该剧的中场休息也颇有特色,所有演员皆不退场,这十五分钟里他们在台上一起搬移了这座立方体,让它从舞台中央推至边上并固定不动,因为后半场的场景地点聚焦在法国,所以不需要频繁地切换场景,演员们搬移完便就地休整,而他们的服装更换也直接在舞台深处完成,真正做到了“永不退场”。
重大的历史题材,有声有色的、富于意境的叙事手法,激情澎湃的台词,张弛有度的表演,歌颂民族英雄的崇高的热情,使这部优秀的历史剧具有史诗般宏伟的气魄!
“赞美与荣耀归他一身!”这出话剧也如这位深受英国人民爱戴的雄主——亨利五世,从历史的尘烟中走来,一身戎装,永远年轻,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