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2015年微课程大赛通知

发布日期:2015-05-13   来源:   
 

    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提高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梳理经验,推进微课程建设,黄浦区青年教师协会、黄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以实践中的微课程为主题,共同举办黄浦之光2015”青年教师微课程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搭建展示交流和推广微课程应用平台,推进微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并积累相关经验,于实践中解决问题和困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高效课堂的建设,并营造开放、积极、创新的创作环境。

    二、参赛对象

    全区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以个人和团队的方式参赛均可。

    三、大赛内容

    本次大赛包括两个类别,教师可以选择其一或者全部参加:

1)专题(系列)微课程设计竞赛。在去年微课程大赛的基础上,今年的微课程竞赛聚焦于专题(系列)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每个专题微课程必须围绕一个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用3-8微视频完成该主题的系列学习任务。

2实践中的微课程征文竞赛:围绕自己开发与实施微课程中的经历与体验,撰写相关论文,参加实践中的微课程征文竞赛活动。论文要基于实践,有感而发,理性提升,指导实践。

本学期,学校主要开展专题(系列)微课程设计的组织工作

    四、专题(系列)微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微课程类别

    本次大赛只设置专题(系列)微课,即根据学科特色,围绕某个教学专题、问题或主题,形成3-8节的系列微课。且每节微课围绕主题展开,有相对明确的目标,是一次较为完整的教学或活动。受众可以是学生、教师、甚至是家长。

    比如针对学生的:以学科知识点学习为主的系列微课(如化学实验系列、宾语从句系列、数学整式系列、牛顿定律系列等),或者是学习方法指导系列微课(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初中生写作指导等),或者是专题教育微课程(如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

    针对教师的:如专题教研活动、几何画板的使用等;

    针对家长的:如课外阅读怎样做、青春期家庭指导策略等。

    (二)微课程形式

    1.微课程形式。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融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剪辑等为一体的课程资源,并以教学媒体资源的形式呈现。

    2.微课程时间设置。每节微课程时间不超过10分钟,总节数不超过8节,每节微课围绕主题展开并相对完整。(根据已有权威研究结果,为提高应用效果,建议每节微课程时间最好控制在6分钟以内。)

    (三)版权

    参赛作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参赛者应对作品拥有著作权,不得从他处抄袭、转载。作品中如有引用他人的音乐、图片、视频及其他资源,请在申报时予以文字说明,注明出处及来源。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行承担后果。同时大赛举办方拥有参赛作品的展示和使用权。

    五、组织工作安排

    (一)本学期各教研组完成1-2个专题的设计工作。专题负责教师填写《微课设计表》(参见附件),设计微课程。530前,由教研组长将《微课设计表》交至科研室6月由教导处组织完成微课的拍摄工作。

    (二)材料提交要求

    1.专题(系列)微课参赛者

每位参赛者须同时提交两份材料:一份是《微课程设计表》,一份是微课程视频文件。微课程视频文件必须为flv格式的文件,每份视频文件均不要超过30M系列微课程需包含以下信息:主题名称、每节微课程名称、执教者单位与姓名。

 

科研室

2015514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