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飘

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

发布日期:2008-02-28   来源:   
 

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
工作流程与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党组织应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贯彻执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上海市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若干(试行)意见》中,具体规定了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形式,阐述了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程序。其中指出,校长和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商议后,提出学校重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学校党政领导认真听取教代会(工会)、党内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校长组织实施,学校党组织保证顺利实施。这些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是不可推御的责任,是保证校长负责制得以实施的具体体现。这也是设计工作流程构思的重要政策依据。
  一、 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流程
  (一)决策前
  1.校长根据上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指示,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学校重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在和学校党支部负责人的商议过程中,支部应积极参与,为行政领导提供思路和方法。
2
.根据总体的思想和设计的初步方案,进行必要的政策性咨询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其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论证。
3
.听取支委会意见,在支委会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必要的意见,使校长的决策得到更坚强的支持。
上述工作的目的是为使校长提出的设想更符合教育方针、政策,符合教育相关法规,促使构思更为完善,更具有群众基础。
  (二)决策中
  1.根据校长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广泛听取教代会(工会)、党内外群众意见。支部负责人务必做有心人,对群众意见进行分类归纳,去伪存真,为校长的决策提供依据。
  2.由校长提出整体构思,形成具体方案及工作的基本思路。
  3.对决策的方案努力做好各方面思想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求同存异,促使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正式出台。
  上述工作过程中,党组织负责人应尊重支持行政领导归纳性的意见和决策,努力使方案的出台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把握。
  (三)决策后
  1.广泛宣传。决策方案一经形成并出台,学校党组织应当立足于广泛宣传。利用学校一切舆论阵地广泛宣传决策方案所体现出的时代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使之成为全校干部、职工的意识,从而形成合力,成为广大教职工共同奋斗的方向。
  2.教育、协调。这是党组织在这一阶段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决策方案贯彻的各责任部门。除由行政部门布置之外,党组织当及时协调。对广大群众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及时疏通,进行必要的教育,真正做到使政令畅通。
  3.承担责任。重大问题的决策在校长,支部领导当以参与决策的身份,对实施过程中发现决策有失误或存在问题时,除及时与校长共同总结经验教训或商议修正外,要勇于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4.及时总结。善于做有心人,发现在贯彻执行决策方案中的先进事迹应及时总结,组织交流,予以充分发扬。
  总之,决策生的关键在于贯彻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党组织应积极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性,强调党政一致性,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保证、监督的作用。
  二、 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有关思考
  学校党组织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对下列问题要有所思考。
  (一)党政主要领导之间的关系协调
  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决不是个人行为。校长提出方案,作出决策的前提是与党组织负责人充分商议,广泛听取意见。书记作为党组织的代表,只有在充分听取党内外意见后才可能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互相尊重,认真倾听对方意见,及时交换看法。这是决策形成的保证。
  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作为党组织的负责人,必须意识到:其一,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是校长对全体教职工意愿的体现,不只是校长个人的意志和行为。出于对事业的责任感,党支部负责人必须积极参与和探讨,切不可有反正是校长负责制,少管为妙的错误想法。其二,校长作为法人代表,支部负责人要理解其肩负的重任,尊重校长,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同存异,支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由于校长和书记个人素质、经历、能力、水平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因此党政主要领导之间关系的协调也当因人而异。从支部书记的立场上看问题,至少有这么几种情况:其一,资深书记与新的或年轻的校长的关系。这种关系下,往往会出现书记一言九鼎,校长处于顺从、陪衬地位。如这样,应属关系不正常。作为书记,必须严格遵循参与议事的有关法规,尊重、理解校长尤为重要。尽量树立校长威信,支持校长决策,以保证校长工作为己任。其二,新的或年轻书记与资深校长共事,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又会出现往往校长说了算,书记不善于或不敢大胆参与,这也属不正常关系。作为书记,在虚心向老校长学习,认真倾听其见解的同时,要敢于谈想法,至于表述观点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其三,两位主要领导都有相当资历,各有千秋。这种组合如协调得好,作用更大。作为书记,要十分注意团结,交换意见可开诚布公,倾听校长意见当谦虚认真,对校长工作以尊重、支持为上。总之,实行校长负责制,书记与校长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应是互补。作为书记,务必做到要保证必须撑台,要监督必须补台。当然,在处理党政关系上,不排斥出现某一方看法明显错误,或某一方个人思想作风明显欠缺,导致难以协调。这种情况下,仍要注意遵守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原则。切不可作无谓的争吵,伤了感情,关系更难协调。可采取搁一段时间再提出讨论的办法,或由上级党委适时调节为好。
  (二)处理好部分教职工对决策不十分理解的问题
  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可以肯定地说属于学校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势必为不同的教职工带来不同的利益,部分同志的切身利益也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部分同志往往会对决策持抵触态度,甚至反对。化解这些矛盾很重要,关系到干群关系的和谐,教职工改革意识的增强,投身实施方案的积极性。因此,化解此类矛盾是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党组织应遵循坚持改革方向,宣传发展成果,沟通干群情感,做好思想工作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不盲目从众,又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一部分群众的思维定势,分析产生不满或抵触情绪的思想根源。涉及到决策方案不尽完善处,虚心听取意见,及时与行政商议并努力修正;涉及到认识上的偏差,则耐心做工作,化抵触为理解,从而使更多的同志支持、参与。总之,化解矛盾的过程是不断宣传的过程,是不断联系群众的过程,它可以使决策后的改革思路更清晰,细节构思更完整,可行性操作更切实,从而使得决策方案得到认真实施。
  (三)加强与上级领导及社会各有关方面沟通,促使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得到更多支持
  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与上级领导部门沟通,一方面是审视本决策是否符合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一般而言,不会存在什么矛盾。但有时也会因各种原因,造成认识上的距离。此时,应认真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不断修正方案。同时,积极向领导介绍校情,陈述可行性依据,争取支持。
  学校与社会各有关方面及时沟通,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学校,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支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