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风采

校本课程,后疫情时期的校本化实施

发布日期:2020-06-16   来源:朱洁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校本课程是学生自由翱翔的翅膀。多年来,学校围绕“实践教育”特色,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围绕课程的目标、框架、实施、评价等要素,努力提升课程的品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节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精神和教育部相关要求,结合本市疫情防控形势,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于518日返校开学,小学一、二、三年级于62日复课。结合当前疫情形势,为了减少校内人员的流动,原本选修走班模式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调整为了“一班一课”。根据课程特点、实际需求等原因,周五下午学校共开设了44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如:作为上海市首批童谣传唱基地之一的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童谣的欣赏与创作”班五年级的孩子们用他们的童心,以童谣创作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满满的爱国情怀,用童谣的真驱散疫情的霾;在“香杏中医”的学堂上,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中医防疫课——中医战疫的前世今生,老师介绍了中医战疫的历史与方法,教授熬制防疫中药、赠送中医养生代茶饮,课堂气氛热烈,深受学生喜爱。

    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经历,让学生学会学习,体悟创造。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基础型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要学会站在更高处去思考,身处在这场全球危机中怎么来引导学生学会危中寻机。危机同时也是契机,教会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去寻找合适的资源和渠道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及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