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学习,青春在课堂;青春在思索,青春在智创;青春在奉献,青春在成长……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以“八五后”郑富老师领衔的,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正是这样激情,诠释火热青春的价值,诠释新时代教师的信念。
成立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的初衷是为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导青年教师互相学习,开拓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用新理念完成课堂教学,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成长平台。如今,理想已经成为现实。
这个集体有几个特别的标签:九年一贯制学校,青年奋进集体,理科学科联合工作,科学素养和科学课程……将这些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这就是身正学高,这就是青春无悔。
一、树立理想,倾心奉献三尺讲台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由7名年轻的理科教师组成,其中4名为中共党员,其余3名成员为团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但是,共同的名称和共同的使命使他们走到了同一个工作室。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大家牢记习总书记教育大会上的“六个下功夫”的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7名教师均为班主任或者曾经为班主任。夜幕降临,办公室点点灯光,那是他们在精心备课,潜心钻研;夜幕降临,大街上步履匆匆,那是他们爱心育人,行走在家访的路上;夜幕降临,书桌前埋头耕耘,那是他们梳理思绪,及时反思……
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九年一贯的学校学生从稚龄垂髫到豆蔻束发,年龄跨度大,更难教;生源来自千万豪宅的子女和农民工子弟的巨大文化差异,更难教;传统应试教法唯分数论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矛盾剧烈冲撞,更难教。在矛盾中,在漩涡中,我们的青年教师迎难而上。不知加了多少班,不知熬了多少夜,不知想了多少法,也许还白了不少少年头,但是他们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自己的名字叫——教师。这些付出将搭建孩子们理性思考的基石,这些汗水将汇成孩子们奋发遨游的海洋。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的成员,初生牛犊不怕虎,撸起袖子加油干,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多名成员还在黄浦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二、立足课堂,夯实本学科专业知识
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由郑富老师领衔。郑富老师在自己专业的教学领域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年少成名,是上海市第十期青年物理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和黄浦区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学员。他利用团队优势,和团员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师路”。他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在物理教研课上,他打破常规,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物理成绩遥遥领先,赢得了广大教师好评,学生家长的认可。
大家明白纸上谈兵终觉浅,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他们立足于课堂,工作室其他成员走入某一个成员的课堂,利用课堂观察软件帮助成员记录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次提问学生的表现,做到班级学生全覆盖,通过基于先进教学软件的互助式活动,不仅观察了学生课堂的表现,更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成员们撰写的课堂观察案例得到区教育学院领导、专家一致好评。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必须扎根教学。这群青年教师互相交流理科作业设计经验,摈弃了简单意义上从网络、辅导书上复制、粘贴的作业。给自己加压,他们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经历一次次的修改,花了近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数学、中学物理、中学化学各两本校本教材开发,中学数学一本校本教材开发。7名成员中有一半每年担任学校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教师精细化的教学和适切的训练体系,使得近几年来我校理科成绩在初中学业考试中名列黄浦区公办学校前列。
工作热情是会感染的,散发迷人的魅力。工作室的其他成员紧紧抓住每次展示的机会,公开课、小升初衔接的学科教学展示都走在前列,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出色地完成教学展示。在“聚焦有效课堂 提升课程品质”的主题指导下,以“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学”为教学研究目的,2016年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课程与教学研讨月系列活动之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展示中,厉敏娜老师、孙唯宸老师代表工作室执教公开课,从中小衔接,科学素养培养两个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了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与专注。
不仅如此,成员们走出学校。2017年11月30日,厉敏娜老师开设了一节题为《物质的溶解性》的化学区公开课,本课同时也作为我校上海课程领导力项目面向市级兄弟学校的阶段展示课。本课避免了相同教学内容的重复讲授,更注重学生运用科学学科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利用“DIS—电导率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探究溶解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提高探究新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季嘉智老师在英国Gateshead郡12名中小学校长来访期间,开设一节八年级题为《一次函数背景下三角形的面积问题》的展示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对数学的热情,课堂上的参与度获得了英国校长们的首肯,充分展现了中国老师在课堂上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数学的规律,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不仅如此,工作室成员每年面向我国外省市骨干教师、校长参观团的公开课不胜枚举。青年教师努力夯实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立足课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
三、思维碰撞,迸发创新教学火花
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与其他工作室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这是一个没有主持人的工作室,在这里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活动的主持人。在这里每一个成员成为任务驱动的核心,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思维方式的变化。这种思维方式辐射于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成员成为自由的、积极的、乐在其中的、自动更新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良好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科研就是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他们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为了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分一体”的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工作室成员从《物理》、《科学》、《自然》学科的实验统整为切入口,进行了一系列具体实验案例的研讨。他们从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培养等角度,按主题研讨了相应学段实验设计的侧重点和衔接策略,在“编写——讨论——修改——实践——再编写”的循环中,形成以实验教学为主要衔接点的中小学科学类课程纵向衔接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策略方法,并且形成了面向教师的《九年一贯科学类课程教师指导手册》和面向学生的《九年一贯科学类课程学生实验手册》,打破学科边界,突显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整体教学优势,减少了课堂教学的“伪探究”,提升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在今年4月,我校物理组将代表黄浦区,以区优秀备课组身份向市级专家展示我们的备课组活动,在今年5月,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将向全区展示新型的师训模式。
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在区教育局的关心下,在院校一体的扶持下,发展前景势不可挡。作为专业团队,青年理科工作室的成员对学校的科学创新实验室、物理创智园、数理创智园和自然生态园建设更是给予专业“全陪”。
从调研学科教师需求,到基建的设计和动工,再到软装潢的设计建设,工作室的成员们全程亲历亲为。“我们可以是否在自然生态园中建设植物墙,这样更显学科特点?”;“我们的创新实验室能否引入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DIS系统,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可以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研究?”;“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学生桌上安装实时传输的摄像头,帮助学生记录下实验的过程,让实验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实施?”……条条金点子最终都变成了现实。他们放弃了双休日,奔波在各个专业器材商场,流连在专业网站上,就为了解最新的创新实验环境和器材;他们放弃了暑假的休息,在施工现场与设计师们一起出谋划策。因此,现在他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校的创新实验室建设走在全区初中校的前列,我校是黄浦区唯一一所建立DIS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初中校,我校是黄浦区唯一一所安装实时传输摄像头,记录学生实验全过程的中学。从梦想到现实,从现实到创新,理科工作室的年轻人甩开步子,不断创造着更多。
四、立功建业,有为青春韶华无悔
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站于三尺讲台。他们不仅展示出精良的业务能力,更是把学生的一切视为己任,2017年荣获“黄浦区青年文明号”称号。
虽然工作室中的老师非常年轻,但是有4名教师长期坚守于毕业班教学,并且在市、区级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其中上海市青年骨干物理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员一名、区名师工作室学员一名、区初三数学中心组成员一名。他们根据我校学生特点三年内主持编写了7本校本作业,郑富老师还参与编写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理科班物理竞赛教程(上册)》,团队成员还在2017年上海市中小学优秀作业、试卷案例评选中获初中物理二等奖,在2018年黄浦区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荣获2017年黄浦区园丁奖,荣获上海市唐君远基金会第29届优秀教师“君远奖”。正因为教师的专研、团队的合作,近几年来我校理科成绩在初中学业考试中名列黄浦区公办学校前列。
2016年,职初,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成员厉敏娜老师获得黄浦区见习教师“萌芽杯”教学比赛三等奖。经过两年的刻苦钻研和工作室锤炼,2018年获得黄浦区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学化学一等奖。同时,工作室成员孙唯宸老师获得2018年黄浦区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学物理一等奖,并在全区颁奖典礼上作教学展示,获得成功。这样的成绩在学校教学史上是一个突破,在区普通校的参赛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能力展示活动、上海市“大同杯”初中物理竞赛、“白猫杯”化学竞赛屡获佳绩。
科研更是青年理科联合工作室的强项,主持一个上海市青年教师课题:初中物理与科学学科“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衔接研究;主持两个区级青年教师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二年级数学课堂合作意识评价的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简笔画渗透课堂教学的研究;参与一个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指向科学素养的科学类课程群统整;参与两个区级课题:基于DIS系统的初中化学实验重构的行动研究;基于学科单元目标整体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实践研究。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全体成员平均年龄不足而立;这是一个交融的团队,数理化学科教师智慧在此碰撞;这是一个笃实的团队,校本作业编写为学生减负增效;这是一个向上的团队,课堂观察项目追求数值和素质的双提升;这是一个睿智的团队,科研项目让师生齐发展。这是一个创新的团队,创新实验室建设助推学生科学素养。
他们实践:身正学高;他们唱响: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