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风采

“体育课德育教育的渗透”案例学习 ——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体育教研组学习活动

发布日期:2019-04-23   来源:朱洁   

      201948号下午教研活动时间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体育教研组进行了“体育课德育教育渗透”案例专题学习研讨。 《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推进学科德育,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体育与健身》学科作为学校体育的主阵地,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肩负起学科育人的重要使命,坚持“健康第一”和“健身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育的殿堂,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非常喜欢体育课,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天然条件。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呢?通过几个案例的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进行学科德育渗透

一、善于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始终,结合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德育教育。如耐力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持到底、克服自我、突破自我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练习在提高自己耐力成绩的同时学会克服自我永攀高峰的品质。而在接力赛跑项目上主要是通过接力的交接培养学生间的协作作战、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恰当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体育学科育德的良好元素  

       课堂是瞬间变化着的,从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体育活动的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就是很好的教育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课堂上出现育德机会,采用有效地德育教育方法与手段加以教育。案例中教师通过课后与小A促膝交谈,转化学生逆反、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等心理状态,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培养思维与能力

       体育学科是身体表现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无疑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教师在平时的课中可以运用文字、图片、微视频、网络同屏等技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让使言语无法说清的动作过程变得简明直观,培养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同时在学练过程中,因为有了视频的及时拍摄和同屏展示,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动作,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的评价,有利于兴趣的提高和动作质量的提升点。

     有人说体育是学生树立人格的重要一课,因此在平常的体育课堂当中教师把德育带到教学当中就十分有必要。而且德育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抓住课堂教育的点,以点及面,将德育无声渗透于课堂教学。作为体育教师在自己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身育人,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采用适切的方法,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渗透育人教育,聚焦育人的过程,就一定会发挥体育与健身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分享到: